2025-07-24 13:39:46 浏览数:0
“老师,我以后也想像你们一样保护长江鲟!”清脆的童声从教室里传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养殖2301班的大学生们正围坐其间,向孩子们讲述长江鲟这一古老珍稀物种的生存故事。这一幕,是该学院“青春先锋投身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实践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中的生动场景。
由29名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于暑期深入青岛市即墨区新民社区及方正小学,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践行生态振兴使命。
一次跨越校园的出发,只为守护生态的初心
“我们来自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水里的国宝’——长江鲟。”在方正小学的宣讲现场,团队成员周媛媛向师生们阐述实践初衷:以生态振兴为切入点,通过普及长江鲟等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知识,激发乡村社区及青少年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为增强宣讲实效,团队提前筹备制作了精美海报、图文手册,并设计鲟鱼主题钥匙扣作为互动礼品。宣讲中,孩子们踊跃提问:“鲟鱼为什么不能吃?”“它真的活了几百万年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与热情,队员们逐一细致解答,在互动中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除校园宣讲外,团队还深入新民社区,针对不同年龄层居民开展生态知识科普与长江鲟保护宣传。在社区广场,队员们搭建简易宣传点,通过展板展示、资料发放、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向居民普及相关知识。
“原来鲟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家孙子在书上见过呢。”一位驻足了解的老人感慨道。旁边,一位年轻母亲认真翻阅宣传册表示:“以后做饭时会跟家人讲,不能买来源不明的鱼。”新民社区干部评价:“此次宣讲内容专业且贴近生活,对推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场青春的锤炼,也是一份成长的礼物
为保障实践活动质量,团队提前两个月启动筹备工作,系统开展资料查阅、材料制作、实地踩点、流程设计等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原来知识真的能走出课堂,影响到很多人。”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感慨道,“尤其是当小朋友拉着我说‘你讲得真好’,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
“生态振兴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让更多人了解长江鲟,了解水生生态保护,也让我们自己更坚定专业所学的价值。”
从校园课堂到社区广场,从书面讲义到面对面交流,水产养殖2301班的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宗旨。他们的实践,不仅是一次生态科普活动,更是新时代青年为生态振兴贡献智慧力量的具体体现。
长江鲟的保护之路任重道远,青年一代的行动正踏浪前行。相信在持续的努力下,生态保护理念将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邮编:266237 电话:0532-86550511 邮箱:hyxy@qau.edu.cn
地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问海路17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