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18:31:28 作者:李艺 来源: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为保护“微笑天使”东亚江豚,构建江豚回归的良好自然与社会环境,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于7月6日至12日开展了以“暑期携手起航,共护江豚生态”为主题的东亚江豚生态状况调研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志愿者们来到青岛市崂山区及潍坊市下营镇、羊口镇三个地点,开展为期6天的科普宣传。
江豚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群落结构、被捕食者的分布和行为等,其健康状态已作为评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环境变化影响及对人类健康潜在威胁的重要指标。目前,东亚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区域、迁徙路线、威胁因素等研究相对空白,严重影响了江豚保护行动的进一步开展。此次活动的成功实践,推动了江豚的生态保护,促进了江豚社会保护良好局面的形成。
坚持守护一江碧水,留住一抹微笑。志愿队伍怀抱一本本科普手册,踏进社区,志愿者们对居民展开东亚江豚自然知识教育宣讲。科普宣讲不仅要使志愿者巩固自身所拥有的东亚江豚的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翻开宣传册,孩子们被自由腾跃的微笑江豚所吸引,他们遨游在志愿者们生动描述的蔚蓝海洋中,志愿者们相信,兴趣的种子已经埋下,未来将是枝繁叶茂。
此次宣讲群体覆盖各群体、各领域,志愿者们利用宣讲手册,认真科普关于东亚江豚的知识:江豚头部钝圆,前额稍凸起,流线型身体,呈铅灰色,吻部短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加之微微上翘的嘴角,“微笑天使”由此得之。但是受长期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江豚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如何留住这一抹微笑,成为志愿者所探求的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步探索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其中,对江豚进行迁地保护,即选择一些生态环境与其生境相似的水域建立迁地保护地,是当前保护东亚江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至今,我国已建立5个迁地保护地,迁地群体总量超过150只。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护东亚江豚,志愿者队伍扎实推进、深入走访调研,获取关于东亚江豚的现况,切实保护“微笑天使”。
此次活动中,志愿队伍面向的调研对象范围广泛,不仅有港口出海的渔民,还有临海小镇中的村民等。志愿者积极地与他们交谈,共同探求东亚江豚的数量变化。志愿者们了解到,多数渔民表示都曾见过江豚,但是近年来随着捕捞渔业的过度捕捞、海洋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导致它们的数量不断下降,在IUCN红色名录中也被列为濒危动物。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海洋学子们意识到保护东亚江豚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意义,维护淡水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是为所有水生生物以及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东亚江豚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完全融入到悠久的中华文明之中,因此对东亚江豚的保护也是对人类的文明的保护。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广大青年要争做保护生态、守护深蓝的倡导者、行动者、实践者,作为新时代公民更要自觉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捍卫环境和生态文明的环保卫士。
邮编:266237 电话:0532-86550511 邮箱:hyxy@qau.edu.cn
地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问海路17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