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3 17:49:33 浏览数: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简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前身为“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1947年1月建立于上海,1949年12月迁至青岛。由于隶属关系,先后有多个称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1982年改为现称。
现有在职职工37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1人,有3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5人,设博士后工作站。
建所60多年来,紧紧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一中心任务,在渔业资源调查、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及质量检测等领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10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研究课题,取得了30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0项。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所按照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及时调整学科,广揽人才,在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病原分子生物学、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食品工程与营养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我国海洋渔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渔业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针对国家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主要从海水养殖动物的功能基因组、性别控制、抗病分子育种、水产动物种质冷冻保存和遗传背景评估与鉴定技术等几个方面对上述产业重大问题的解决和国家需求做出贡献。重点开展以下研究工作:建立海水鱼类性别控制、抗病分子育种、种质鉴定和保存的共性技术;开发海水鱼类基因资源;利用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先进的遗传学、育种学理论,开展中国对虾、半滑舌鳎、牙鲆和大菱鲆的性别控制、遗传选育、种质保存育种工作,建立优质、高产、抗病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种;通过分子标记对重要海水养殖动物开展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评估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动物良种选育及相关技术开发推广;2.海水动物种质资源评估与保护;3.海水鱼类基因资源挖掘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新品种、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 2.“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0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获2009年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研究内容:重要水产养殖动物的BLUP育种、细胞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重要生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多样性调查;功能基因研究。研究队伍:现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
2013年人员需求统计表
|
需求方向 |
需求岗位 |
人数 |
专业/学历/能力要求 |
其他要求(性别、素质等) |
|
生物饵料 |
单胞藻、轮虫、卤虫培养 |
2 |
专科以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认真仔细,工作踏实,具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男女均可 |
|
遗传选育 |
家系构建及测试养成 |
2 |
专科以上;具备对虾繁殖及养成的理论知识,踏实肯干,工作态度端正,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耐劳,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男 |
|
种苗扩繁 |
种苗培育及养殖 |
2 |
专科以上;具备对虾繁殖及养成的理论知识,踏实肯干,工作态度端正,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耐劳,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
男 |
工资待遇:专科2200,本科2400,买五险,提供住宿。
邮编:266237 电话:0532-86550511 邮箱:hyxy@qau.edu.cn
地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问海路17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