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专业介绍
    • 海洋学院宣传片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人才培养
    • 博士
    • 硕士
    • 本科生
  • 科学研究
    • 科研队伍
    • 学术动态
    • 科研平台
    • 实验室管理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 支部风采
  • 学团工作
    • 学团队伍
    • 研途先锋
    • 学团工作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我为你而来——招生视频
    • 就业信息
  • 走进蓝谷
    • 蓝谷校区动态
    • 管理机构
  •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教务文件
  • 意见建议

学团工作

  • 学团队伍
  • 研途先锋
  • 学团工作
首页 >学团工作 > 学团工作

【榜样的力量】海洋学院王延林专访: 不悔青春 努力前行

    2019-12-05 18:50:59 来源: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在2019年6月结束的第11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中,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王延林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采访前,王延林对自己的好成绩并没有做过多的夸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是王延林的座右铭。

  大学生活是轻松的,也是“忙碌的”。相比于中学生活,在大学生活中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大学生活显的轻松又自在。可是当面对着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时,个人选择变得尤为重要。王延林是一个自律能力很强的人,在完成课业的同时也能将自己的业余爱好努力做到极致。当记者问到王延林是怎样接触了解到海洋知识竞赛的时候,他说自己一直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这使得他在刚进入大学时,就随自己兴趣的引导踊跃参加了各种知识竞赛。大一时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校史校情比赛,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全校第三名的名次。渐渐的,他接触到了海洋知识竞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最终成就了他在海洋知识竞赛中一等奖的好成绩。

  海洋知识竞赛是一个全国性的比赛,选拔过程异常严格,备战过程也十分辛苦。王延林说在选拔时有一个网上答题的流程,只有答到100分满分时才有机会去参加正式的比赛。当时正处于寒假时间,但王延林几乎每天都足不出户,在自己的卧室不断的进行网上答题训练,完全可以用“废寝忘食”这个词语来形容。刷题过程非常辛苦,题目难度也非常大。为了达到参赛标准,将成绩“刷”到满分的过程也痛苦异常。王延林表示在刷题前期,自己的大部分成绩都徘徊在95分左右。为了提高成绩,王延林将自己的日常时间压缩再压缩,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断的背题,刷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延林通过半个月的魔鬼训练,网上答题项目终于拿到了满分。但这仅仅是开始,大三的这一年里,王延林在学校创建的海洋知识活动教室中不断学习,每天从晚上六点开始到晚上九点,有时直到深夜才结束。通过层层选拔,不断考验,到最后坚持下来的就只有十几个人。王延林说他是唯一一个大三的,其余全是自己大一的学弟学妹。他向记者表示自己很佩服这些大一的学弟学妹,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当提及竞赛知识的学习方法时,王延林说不要把背海洋知识当作自己的任务,而是要当作自己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但把它当作自己的兴趣,就会发现这些知识真的很有意思,自然记忆它们会轻松许多。据王延林讲,备赛时他记满了五本笔记本,每本笔记的厚度都接近一厘米。笔记不仅需要用心记,还需要不断的复习。王延林曾将一本两厘米厚的海洋知识资料誊抄了一遍,并且看完,做完,背完。由此看来,王延林取得好成绩绝非偶然,而是靠着背后的努力。“成功永远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此言得之。

  王延林的备赛阶段正是处于大三课业繁忙的关键时期,但他并没有因为课业而抛弃兴趣,反而进行了合理的时间统筹,将课业与备赛的时间完美分配。他在每天备赛前总是能完成自己的课堂作业,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做到课程备赛两不误。这使得他在备赛的同时,课程成绩也丝毫没有落下。能够把握生活的人总是能够很好的分配和利用时间,恰恰因为王延林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所以他将自己的备赛工作和课程学习都做到了极致。

  王延林表示,能取得海洋知识竞赛一等奖,不仅取决于他自己不断的努力,也少不了学院老师的帮助,尤其是焦鹏飞老师给与精神上和知识上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学院的积极支持,海洋学习小组的开展也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平台。

  青春是一幅画卷,但一开始它只是一张白纸,关键在于后续的书写。王延林的大学生活是精彩的,也是他用努力换来的。即将毕业的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母校的培养和恩师的奉献。作为海洋学子,从踏出校园的那一刻,满满的正能量,将会影响更多的人。

  • 上一篇: 【榜样的力量】正自身、导学生——修云吉人物专访
  • 下一篇: 海洋学子论坛之《守住国家治理的历史文化根基》

邮编:266237 电话:0532-86550511 邮箱:hyxy@qau.edu.cn

地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问海路17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