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7:03:01 作者:赵春彦 任文昊 浏览数:0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20-26日,国家级海参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任贻超教授和小院指导教师赵春彦老师带领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参不息”研究生志愿服务团赴威海聚朋埕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乡村振兴系列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一线探访:绿鳍马面鲀养殖全流程
志愿团成员们来到威海聚朋埕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一线人员带领下,探访了解了绿鳍马面鲀工厂化育苗技术以及网箱养殖。一线员工带领志愿团参观企业养殖车间,详细介绍了其从种鱼的挑选、培育、选育,到卵质的收集和孵化,再到幼苗的每个阶段的饵料转换,以及到网箱和土池的养殖全过程中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养殖经验技术,为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养殖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后续,团队将在与公司共建研究生基地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小院的优质水产有益微生物资源库,围绕微生态制剂开展全面产学研合作,为养殖环节提质增效注入专业技术动能。成员们也坚定表示,会持续以专业知识对接实践需求,服务海洋养殖产业。
精准破题:以专业知识解绿鳍马面鲀繁育难题
与威海聚朋埕一线人员深入交流中,志愿团明确了解到企业以期在绿鳍马面鲀秋季繁育技术及受精时间难判断的生产困境。针对这一核心问题,志愿团成员迅速结合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等专业知识开展研讨,最终确定,通过给种鱼注射催产激素来促进产卵,同时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式,补充判断准确的受精时间。随后,志愿团和一线员工马上分工行动:一部分成员负责精准调配催产激素,仔细控制注射的剂量和部位,尽量减少种鱼的应激反应;另一部分成员则调试好显微镜设备,通过观察胚胎初期的形态变化,精准定位受精的关键时间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有效改善了企业的产卵状况,也成功解决了受精时间判断的难题,切实缓解了绿鳍马面鲀在人工繁育中的瓶颈问题。
实践交流:海马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随后,志愿团来到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俞兰良带领志愿团参观海马科技展厅,详细介绍了本公司在海马种质选育、病害防治以及加工利用上取得的成果和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如攻克了幼海马开口、海马疾病防控等技术难题,建立了海马生命周期繁育养殖技术体系。积极开展海马基因测序、种质选育、病害防治以及加工利用等全周期全过程观测研究。志愿团成员们认真聆听企业在海马养殖领域的创新实践,学到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产学研合作的宝贵经验。
此次走访实践,志愿团深入掌握了绿鳍马面鲀工厂化育苗与网箱养殖的全流程技术,以及海马生命周期繁育养殖、加工利用的关键成果,更用实际行动为企业产卵及受精等产业问题提供实践参考。未来,志愿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一方面依托研究生基地与科技小院资源推进微生态制剂产学研落地,持续为企业养殖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专业知识与实践融合,探索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养殖户转型升级、技术推广落地,在乡村振兴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让青春力量扎根海洋产业实践。
邮编:266237 电话:0532-86550511 邮箱:hyxy@qau.edu.cn
地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问海路17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