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18:24:12 来源:宣传部 浏览数:0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黄河三角洲地区小棚虾养殖现状调研及发展策略探讨”实践服务团,赴东营、滨州两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由学院王仁杰、姜令绪两位老师带队,3名实践队员参与其中。此次实践旨在深入探究小棚虾养殖这一新型模式的实践图景、技术内核与创新路径。
作为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产业升级中脱颖而出的模式,小棚虾养殖以“节水高效、投入产出比低”为核心优势,已成为推动区域特色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的关键引擎。实践期间,服务团深入养殖一线掌握实际情况,与当地主管部门对话谋划发展良策,同时访谈行业先锋汲取经验,力求以实地调研把握产业发展脉搏,用专业视角记录小棚虾养殖的当下与未来。
实地探访:沉浸式解码小棚虾精细化养殖实践
8月20日,实践服务团先后走访新河养殖基地与博瀚堂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深入考察小棚虾养殖实践。
当日上午,服务团队走进平度新河小棚对虾养殖基地。该基地是使用省派工作队帮扶资金于2024年建设完成的,占地50亩,建有标准化养殖棚17个,养殖配套设施齐全。在新河养殖基地负责人引导下,实践团进入小棚虾养殖核心区。现场标准化养殖棚整齐排布,呈现出兼具秩序感与产业活力的格局。成员们聚焦养殖设施体系,系统学习小棚结构设计、选址科学依据,深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养殖效益的理解。基地负责人结合实操经验,详细讲解水质调控中功能性菌类的选用逻辑、投放时序与环境适配条件,为成员搭建起“理论-实践”衔接桥梁。成员们还走进养殖棚,近距离观察水体透明度、溶解氧变化及虾类生长状态,通过“看、问、记”三维互动,将抽象养殖技术转化为直观认知,形成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立体把握。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博瀚堂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规模化小棚虾养殖创新实践。该园区6000余亩,目前建有标准化养殖小棚6000余个,园区内连片养殖小棚有序铺开,既直观呈现生态养殖现状与养殖规模,更集中展示“生态循环+精准管控”的现代化模式。工作人员围绕“降本增效、提质增收”核心目标,分享棚内环境调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早期预警等实用技巧,生动诠释“科技赋能养殖”路径。从温湿度智能监测设备到水体循环系统,细节处彰显水产工作者的创新智慧,让成员深刻感受到现代水产养殖从“经验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的强劲动力。
多方对话:汇聚政企校智慧,探寻产业发展破局之道
8月21日上午,实践团赴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开展专题访谈,与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交流,解码区域小棚虾养殖的政策导向与发展规划。
访谈中,渔业局相关负责人结合年初摸排数据,系统介绍了东营地区小棚虾养殖的整体格局,详细梳理了外塘养殖、蟹虾混养、工厂化养殖及小棚养殖四大主流模式的特征与适配场景。据该局博士团队介绍,小棚虾养殖凭借年亩产约3000斤的高产优势,成为带动养殖户增收的“黄金业态”,但地下水的开采和养殖尾水的处理,目前东营市政府高度关注,这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一痛点,渔业局科研团队依托长期实践积累的一手数据,正探索小棚虾养殖的转型改良路径:通过整合现有养殖设施,推进池塘深度扩容与面积优化,配套建设近排水一体化系统及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模块,构建“养殖-处理-循环”闭环体系,既提升养殖抗风险能力,又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实践团成员围绕政策落地细节、技术推广难点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为后续研究收集了宝贵的政策与数据支撑。
8月21日下午,实践团走进海之顺有限公司,开启“校企对话”环节,与优秀校友、公司总经理崔东东围绕水产事业发展展开交流。
崔东东首先带领实践团成员进入养殖区,结合棚内实景,系统讲解小棚虾生长周期中的环境调控、饵料配方优化、温度精准控制等关键环节,帮助成员直观了解现代化养殖企业的全链条运营模式。作为行业深耕者,海之顺有限公司在小棚虾良种繁育、养殖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等领域已形成核心优势,为区域小棚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随后的专题访谈中,崔东东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与职业成长历程,分享了从水产专业学子到行业创业者的进阶之路,并深入解读小棚虾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挑战。他勉励实践团成员:“新时代水产人当以专业为基、以创新为翼,既要深耕专业知识、锤炼实操技能,更要怀揣‘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锐气,在产业实践中实现价值。”这番分享不仅为成员们解答了职业发展上的困惑,更坚定了大家投身水产事业、以专业力量助力产业升级的信念。
实践感悟:以行走的课堂,绘就科技兴渔新图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黄河三角洲小棚虾养殖调研活动,不仅深化了实践团对产业的认知,更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专业课”。
从养殖一线的精细化管理,到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再到校友企业的创新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小棚虾养殖产业中“技术迭代、模式创新、实干坚守”的三重力量,也见证了“科技兴渔”从理论概念落地为循环水系统、智能监测设备等具体实践的过程。
此次实践为学院后续的科研教学、产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水产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下一步,团队将持续梳理调研成果,转化实践认知,计划以专业智慧为黄河三角洲小棚虾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邮编:266237 电话:0532-86550511 邮箱:hyxy@qau.edu.cn
地址: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问海路17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